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促进口腔医学与大医学、大健康融合

中国医学发展大会口腔与颌面医学教育论坛侧记

2024年4月20日下午,中国医学发展大会“医学教育—口腔与颌面医学”论坛在京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网上买球入口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口腔与颌面医学领域60余名专家参加了论坛。


图片1.jpg


网上买球入口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网上买球入口院长,十大滚球体育app校长王辰出席会议并对各位口腔与颌面医学领域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9d2a23afc5e2976f229b35ea7ebf9a9.jpg


王辰学部委员指出,口腔医学教育体系,包括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国内外差别较大。探索建立现代口腔医学体系,较充分地体现多学科性,依照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观念建立口腔医学教育体系和教学实践方法,是使我国口腔医学成其先进的关键。


开篇引言

图片2.jpg


网上买球入口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铱民在开篇引言中指出,要着眼于医学教育、健康中国与教育强国大格局,通过构建系统的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体系,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此次论坛重点讨论我国口腔与颌面医学教育的现状、如何改进和优化规培、专培的教育途径及如何实现口腔医学与“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体系的融合。


图片3.jpg      


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俞光岩在开篇引言中表示,为提高口腔疾病诊疗水平,避免或者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口腔医生必须要具有足够宏观的大医学视野和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口腔医学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要加强与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学习交流,把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口腔医学领域,结合口腔医学的特点,反哺、促进大医学的发展。


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环节邀请网上买球入口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网上买球入口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铱民,网上买球入口国际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存玉,网上买球入口学部委员周学东,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李昂,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刘宏伟教授,网上买球入口整形外科医院尹宁北副院长进行精彩报告,从多层面、多角度报告口腔与颌面医学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提出推动口腔医学教育培养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主题报告环节由浙江大学口腔医院党委书记陈谦明主持。


图片4.jpg


学部委员张志愿院士作“对口腔颌面医学教育的几点思考”主题报告,提出口腔颌面医师的培养要明确各个学制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增强学科导向,根据不同学制设置不同培养目标,针对不同需求设立教学和实践内容,推进多学科交融,服务国家战略。他强调,要辩证思考规培的意义和价值,最大化地发挥规培体系的特点,完善继续教育模式,传承和发扬中国特色口腔颌面外科,以高质量、同质化要求促进医疗服务提升。 



图片5.jpg


学部委员赵铱民院士在题为“我国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建议”的报告中指出,口腔医学数字化具有提高口腔医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个性化服务、总体降低医疗成本等诸多优势,未来口腔医学教育必然走向数字化进程。针对目前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他建议建设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教学体系,学历教育、任职教育、继续教育共同推进,编写与传统医学教育相衔接的数字化口腔实训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医工结合、知识互补、学用互补的复合型人才。


图片6.jpg


       国际学部委员王存玉院士围绕“美国牙科科学家的培养”,系统分析中美牙科医生培养的区别及优缺点。他表示,应当为培养世界一流牙科科学家提供开放路径,使就读PHD的学生拥有在科学院内选择其他导师或多导师联合培养的可能。近10年国内医学飞跃式发展,牙科应当紧跟浪潮,积极学习,推进与大医学、大健康的融合。进一步强化学术引领,深刻理解临床需求和科研需求。借鉴美国医学科学家的论证经验,加强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表观遗传学、信号传导、生物材料和生物医学工程课程等基础学科教育。


图片7.jpg


学部委员周学东教授作题为“以人工智能为引擎,培养新质口腔医学人才”主题报告。她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的思想要求下,要培养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需要根据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材编写体系,创新“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的适应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科学家和口腔颌面专家。通过多层次的动态教学评价,锻炼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推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创新,融合学科优势、科研优势以及医疗资源优势,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推动新质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


图片8.jpg


西安交通大学李昂教授作题为“可持续发展的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主题报告。他指出口腔医学教育需求旺盛,但供给数量、质量严重不足。公立口腔医院面临补偿机制缺位、本科教育投入高、部分学校无法满足硬件教学条件等困境。进修生培训模式以企业为主,公立医院参与度低。他提出,探索建立“有偿”口腔教育培训模式或是解决困境的有效路径。建议打造以“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紧密型医联体,高水平公立医院基于互联、互惠、互促的原则开展理论培训、见习培训和临床轮训,形成中国模式,同时积极拓展国际教育培训市场,创建国际性口腔医学院。


图片9.jpg


北京大学刘宏伟教授在“口腔医学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现状改进措施”报告中指出,口腔医学的院校教育2020年后面临招生人数激增与现有教学承载能力有限的矛盾。为此,她提出,首先应明确口腔临床教学的基础地位,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有会看病的能力。其次,要科学合理有效地根据现有的教学能力确定口腔医学教育的规模,避免盲目扩招。三是应推动教学程序标准化并提出质量要求。建议出台《口腔医学临床教学指南》,规范临床教学管理,全面评估口腔医学临床教学质量,并大力开展临床教学师资培训。


图片10.jpg


网上买球入口整形外科医院尹宁北副院长作“医学教育应兼顾临床规范与创新能力”主题报告。他指出,大学医学教育实践要兼顾规范与创新,开展阶段化教育。本科教育应学习知识,以循证医学教育为主线,职业技能规而范之;研究生教育(专业型和学术型)应创造知识,以增加创新思维教育(松绑);毕业后应继续教育,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拓宽先进技术视野(再次规而范之,重在实用)。关于研究生阶段培养重在创新思维教育,一是“学理”,以学科承载基础,如人文学科、交叉学科,二是技术逻辑,如生物技术、医学生物工程技术,三是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口腔本科教育的学科设置应做适当调整。


图片11.jpg

浙江大学口腔医院党委书记陈谦明主持主题报告


讨论环节

 讨论环节由俞光岩会长、尹宁北副院长主持。全体嘉宾围绕如何设立与国家接轨的口腔医学专业与专科体系,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群医学的关系,口腔医学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与实践基地,核心师资队伍建设,人工智能与口腔医学教育,建立规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等,结合口腔与颌面医学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提出了推动口腔医学教育培养的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一是构建完善合理的口腔颌面教育培养体系,确定学制、培养目标。加强本科教学,尤其是口腔医学临床教学,重视本科第五年的口腔生产实习,注重三基三严的培训。完善教学方案,明确其中的教学目标、病种数目、病例数、考核方法、教学大纲等内容,要以科目为单位编制。

二是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的区别,例如对于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型研究生,因临床培养周期较长,应注重临床手术能力的培养,平衡临床与科研,提高3级4级手术的胜任力。

三是对于口腔医学科学家的培养,应加强基础学科的教育,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材料学等,加强医工融合,跨学科导师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四是打造口腔医学教育精品课程平台,区域内知名的大型院校多方式、多途径共享教育实践资源平台,促进口腔教育质量均一化。

五是在群医学框架内加强与临床及公共卫生学科深度交融,实现口腔医学与大医学、大健康的融合,从而推动口腔医学长远发展。口腔专科医院要与综合医院加强学术交流,口腔医学研究院要与大医学及生命科学的科研工作者开展学习交流。口腔学科毕业后的专培需与国际统一,MD之后进行口腔专培。

六是面向未来,培养新时代的口腔医学拔尖创新人才,激发医师的职业荣誉感和献身医学的科学事业心,同时基层单位和社会为人才发展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相信人才,关爱人才。

七是紧跟时代发展,以人工智能、数字化、大数据发展为引擎,促进口腔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激发创造力和能动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融合。 

 论坛会场讨论热烈,座无虚席。与会专家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未来口腔医学发展方向,呼吁各方合力,共谋口腔颌面教育创新发展。


供稿:产业处

编辑:戴申倩